手机版 | 欢迎访问本站!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  

设为首页

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专项资金申报-政府资金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创新基金-创新资金-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创意-商标代理-中企讯-鼎唐网

微信扫一扫

服务热线:13601242728

13601242728    蒲老师

邮箱:pxg68413@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如果人人都可以坐到地上
添加时间:2019-4-22 14:29:23  作者:鼎唐网  文章来源: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

 常常听到人说,中国人重私德而轻公德,所以中国人私德很好,而外国人公德很好。

   公德心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公共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而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公德与私德,其实每个人自己内心又有一把尺。

   中国人有私德而无公德这个说法我以为夹带了个人情感色彩。说中国人没有公德心也过于主观。但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我们的思维方式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其实中国人爱讲集体意识淡化个人权利。但是会拿利于自己的公德尺子量,便显得私德好,公德差。而且中国人在儒家体系下,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发展轨迹,并且还时刻要求慎独,将公德的培养的优先级和时间顺序放在了私德培养之后,因此私德大于公德,甚至对公德意识薄弱,形成家天下的观念,国家的结构是以家庭,家族为基本组成,治理方式不是法治而是宗族祠堂。

   西方人是以市民文化为主流形式,在中国人还在呼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时候,西方人已经认为匹夫有责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更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而对私人空间向来抱着不干涉不关心的态度,相当于完全不理会私德。他们爱讲个人权利淡化集体意识。结果人人都本着尊重别人的私权出发,反而显得公德好,私德差。

  今天的中国人讲的公德与私德,最早是受到梁启超的影响,梁启超当年在学习到了西方伦理学后,感叹中国传统伦理学太重修身,太注重私人关系,而忽略了对公共事务、陌生人的关注,因此梁启超后来力倡公德。作为最早提出「公德」概念的梁启超,后来他在1916年发表的《国民浅训》一文中说道:我国人一涉公字,其事立败。可惜他的呼吁没有受到当时知识界严肃的对待,百年以来,公德心还是华人内心修为的罩门,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记得梁晓声讲过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他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中国人这类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实例其实也很多。但仍然被普遍认为公德心不如西方欧美国家。被人拿来比作国人公德心照妖镜的共享单车现象。我们承认在今天经济快速腾飞的中国确实有些不文明的陋习还没有改善,而且也在进步中。但是每个国家都有破坏公共秩序的现象存在。上升到整个民族公德心不如其他国家未免有失公允。今天单想说说公德与私德本身。

   今天,很多人觉得,社会道德在滑坡。在我看来,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按这类标准,很容易评判社会的道德水平。比如近期频繁出现的八娱乐新闻,说明社会中部分人的私德在下降。而企业,部门中的关键职业上的人的私德很容易影响公德。

   几年前滴滴的几起事故引发打车安全问题,本质上看是滴滴为了市场,利润忽视了安全问题。一家企业成立,提供服务或者产品首要是保证安全问题,该花的钱得花,改做的事要做,但滴滴没有。社会中这类事太多,ofo挪用用户抵押金,造成退押金排百万名的事件。体现的是企业公德心在丢失。

   当然不是说商业社会不好,这样的社会秩序在增强。比如过马路,因为公共事业基础投入,到处是监控,过马路要好多了。但很多是因为秩序,而不是道德。对于大部人来说,选择首先是秩序和利益,最后才是道德吧。

   其次是教育水平,现代社会体现的是智育远远超过德育,在德育前还是秩序,小时候还有每周固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后面就没有了,大部分时候被挪用了。根据利益关系,这类课还不如学习数学,语文,写作业实在和算。当人的智力上升,德育保持在混沌状态是可怕的,孩子最容易学习父母一辈。

   中国传统道德注重五伦关系,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建构起完整而严密的社会网络,以此维系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安定,但这仅仅限于熟人或亲朋好友,这或许正是中国被认为注重私德而不注重公德的原因。

   科学发达的结果,让地球变成一个天涯若比邻的小村庄,网络的脉络无远弗届,人们要和陌生人打交道,传统的五伦关系显然不足以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近代经济学家李国鼎先生提倡五伦之外还应该有第六伦,也就是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要加强培养,不但要尊重亲人,善待熟人,更要善待陌生人。第六伦也称作群己关系,是个人对群体的伦理责任,也就是我们要注意个人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无特殊关系的陌生人。

   我们在讨论公德和私德,会发现一个现象,我们的家长特别喜欢教育小孩说:这里是脏的,别坐这很不干净,别往这放东西”——这个现象的根源,是大家认为地上必然是脏的,肯定有人扔过脏东西。而实际上在有些国家,人们喜欢席地而坐,这是因为人们认为没人往地上扔脏东西,地上(除了可能有些灰尘)基本是干净的,而我们打内心就认为地面是不干净的,也会告诉孩子地面是不干净的,躺椅也是不干净的,一切公共场所的区域都是非常不洁的,只有家里是干净的,因为我们不会往地板上丢脏东西,有垃圾会立刻收拾清扫,因为那是属于自己家的地方。

   正因为这些想法,所以大家觉得地上本应是不干净的,丢点东西也不是很有所谓,这可能是公德上放宽自己的一个根源。

    举个例子,在公园,一个小孩的零食掉到地上了,一位游客正好路过,热心地捡起来递给小朋友,小朋友想拿起来放嘴里吃,家长夺过来说这地上多脏啊,不能吃,之后家长随手就把小块零食扔到了旁边草坪上 我相信,这一定是个别现象,这种个别现象可能出现的也不多——我也无意去刻意表述国人素质低,只是想推敲这个逻辑:咱们对环境的卫生的不信任感其实很多时候源于我们自身,如果自己为地上的脏添过一把柴,那你一定认为别人也做过,然后就会告诉孩子,到处是脏的。既然到处是脏的,那大家观念里公共区域就依然可以丢些东西的。如果你走在京都的一条街道上,手里攥着垃圾你绝对不好意思去扔,因为人人都相信:地上是非常干净的。所以当我们指责外部环境不好时,是否要反思一下,我们本身有没有给这种不好助力过。

   假设,我们告诉小孩的是,我们的国家到处都是很干净的,没人会乱丢东西,你可以把书包放在草坪上,你可以坐在地上,他的想法就会改变,他以后的做法也一定有所改变。

   如果人人都可以坐到地上,那是极好的。

中企讯(浙江)-祝巧巧

2019年4月22日


上一篇:做知识产权的公司这么多,该如何选择呢?
下一篇: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