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欢迎访问本站!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  

设为首页

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专项资金申报-政府资金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创新基金-创新资金-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创意-商标代理-中企讯-鼎唐网

微信扫一扫

服务热线:13601242728

13601242728    蒲老师

邮箱:pxg68413@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解读
添加时间:2020-6-28 15:24:35  作者:鼎唐网  文章来源: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

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位置和深远意义,也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今天全球制造业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正在加快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美国政府为了支持再工业化,提出了“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计划总投资额10亿美元。未来十年,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将涵盖超过45家国家级研究中心。除美国外,德国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业4.0平台计划”以加速实现工业4.0。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应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制定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制造2025》和《指南》要求,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随后各省市对接各地发展需求,也先后发布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创建原则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一种形式,用协同创新机制为手段,以需求为导向,打造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从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跨界型、协同型新型创新载体。中心以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与已有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侧重研发的机构相区别,除研发外同时强调扩散。

中心定位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而不是单个企业能够解决的技术难题。它是面向整个行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研发机构与创新中心。面向行业提供技术委托研发、标准研制和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检验检测、企业孵化、人员培训、市场信息服务、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等公共服务。

组建形式上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选择、自主结合、优势互补,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

运行机制

“公司+联盟”的方式,即完全市场化的研发机构,经营活动自主决策,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但应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高效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的成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独立身份的产业界和科技界杰出人士,负责制定制造业创新中心长期发展战略、决策投融资、人事、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由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委派的专家组成技术专家委员会作为内部咨询机构,负责研判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方向。

经营机制

创新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可以自主开展各类经营活动。主要的形式是:吸收集聚成员单位等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自主开展技术研发或接受企业委托开展技术研发,将成果及时辐射给行业,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源源不断提供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新工艺、新设备、新知识。创新中心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

协同模式

采取网络化科研模式,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覆盖成员单位的科研创新网络平台,实现多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技术创新, 优势互补、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合理配置的协同优势,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创建领域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主要集中在22个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布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及技术发展动态删减调整的。各地侧重的行业和领域也略有不同,上海市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3D打印、人工智能等领域;浙江省2020则重点围绕打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高地及应对新冠疫情出现的新模式两大方向布局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行业和领域包括智能光感知等数字经济领域;智慧医疗等生命健康领域;生物降解、水处理等节能环保类新材料领域

申请条件

(一)牵头单位需长期从事某领域研究开发且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在该领域有核心竞争力,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雄厚,有承担并较好完成国家(行业)重点研发项目或产业化项目的经验。牵头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要求近三年销售收入平均不低于1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可适当放宽。

(二)牵头单位要有整合产学研用合作基础资源的能力,有较强的技术转移和扩散能力,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和商业化经验。

(三)牵头单位要有完善的研究开发平台,有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装备,以及研发和经营类高端人才,具备为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支撑的能力。

总之,申请单位需具备很强的经济实力、技术转移和扩散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

政策支持

各地有不同,以上海为例,在资金、税收和金融等方面都有重点支持。

一是根据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模式的特点不同、建设运行阶段不同,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支持;

二是对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的各类型创新活动,积极探索拓宽现有支持范围。适度增加研发设计费用,鼓励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国内外合作交流、探索知识产权成果分享和保护机制等。

三是推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加大对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利用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四是相关创新政策向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

制造业创新中心首次投放市场的产品(包括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纳入《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按照市财政局上海市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实施办法的规定实施政府首购。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工业强基等专项向制造业创新中心倾斜,加强产业技术基础和行业公共服务能力,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创新中心优先考虑制造业创新发展急需的重点行业领域,支持具有良好技术创新基础、具备良好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建设。创新中心设立后,工信部将对创新中心组织年度评估和定期(三年一次)考核。我们相信,制造业创新中心将会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加速器,成为中国制造协同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了解更多全国惠企政策,关注中企讯!


上一篇:2020年度北京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申报支持方向将会有哪些
下一篇:政策咨询的价格压的越低,可能会导致成本更高!(谈谈项目申报的几个新玩法)